第一代1nm芯片何時來襲 ,誰才是最終的芯片王者?
芯片越來越精微,很多人認為摩爾定律未來不久就會時效。不過,芯片廠商仍然在不斷探索物理世界的極限,從 3nm 工藝到 2nm 工藝,從 2nm 工藝到 1.4nm 工藝,再從 1.4nm 工藝到 1nm 工藝,后者被視為摩爾定律的物理極限。
從目前的芯片制程技術上來看,1nm(納米)確實將近達到了極限!為什么這么說呢?芯片是以硅為主要材料而制造出來的,硅原子的直徑約0.23納米,再加上原子與原子之間會有間隙,每個晶胞的直徑約0.54納米(晶胞為構(gòu)成晶體的最基本幾何單元)!1納米只有約2個晶胞大小。
納米也屬于長度單位,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它到底有多小?毫米(mm)、厘米(cm)、米(m)大家都比較熟悉,10mm=1cm,100cm=1m,1mm=1/1000m。單位長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m=1000mm,1mm=1000μm,1μm=1000nm,即1nm=10^-9m,相當于1米平均分成10億份!每一份為1nm。
XX nm制造工藝是什么概念?
芯片的制造工藝常常用90nm、65nm、40nm、28nm、22nm、14nm來表示,比如Intel最新的六代酷睿系列CPU就采用Intel自家的14nm制造工藝。現(xiàn)在的CPU內(nèi)集成了以億為單位的晶體管,這種晶體管由源極、漏極和位于他們之間的柵極所組成,電流從源極流入漏極,柵極則起到控制電流通斷的作用。
所謂的XX nm其實指的是,CPU上形成的互補氧化物金屬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柵極的寬度,也被稱為柵長。柵長越短,則可以在相同尺寸的硅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Intel曾經(jīng)宣稱將柵長從130nm減小到90nm時,晶體管所占面積將減小一半;在芯片晶體管集成度相當?shù)那闆r下,使用更先進的制造工藝,芯片的面積和功耗就越小,成本也越低。
今年的蘋果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上發(fā)布了iPhone14系列,首次采用一代兩款芯片的方式,僅iPhone 14 Pro 版搭載了全新A16仿生芯片,采用4納米工藝,160億個晶體管,該6核CPU領先比競爭對手快40%;但不是傳聞中的3nm,各方面性能也沒有明顯提升,被吐槽擠牙膏。
而在近日,又有了最新的爆料,據(jù)《經(jīng)濟日報》公布的一份來自摩根士丹利的報告稱,蘋果計劃在2024年,也就是在iPhone 16系列上將會采用臺積電技術的3nm制程工藝芯片。按照相關規(guī)劃,iPhone 16和iPhone 16 Plus可能使用第一代3nm制程,16 Pro系列則跳到更省電的第二代3nm制程。
據(jù)傳蘋果將使用臺積電的第二代3nm工藝量產(chǎn)M3和A17仿生,這兩款芯片預計將在明年推出,但蘋果有可能將 A18 仿生的新制造工藝保留到2024年。當然,這一切都取決于臺積電是否能繼續(xù)每月生產(chǎn)足夠數(shù)量的晶圓而不遇到生產(chǎn)障礙,因為高通和聯(lián)發(fā)科等客戶也希望將該技術用于他們自己的移動芯片。這樣一來,難道明年的iPhone 15難道都不值得期待了嗎?大家怎么看呢?
值得注意的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在分析師的追蹤報告顯示iPhone 14 Pro和Pro Max的產(chǎn)量低于需求,導致發(fā)貨時間延長之后,蘋果也在官網(wǎng)披露主要代工廠的生產(chǎn)受到了影響,產(chǎn)量大幅降低,用戶將經(jīng)歷更長的等待時間,才能收到他們的新產(chǎn)品。
據(jù)臺灣《工商時報》報道,繼竹科 2nm 廠之后,臺積電將啟動先導計劃,預計最新 2nm 以下(1nm)制程擬落腳新竹科學園區(qū)轄下的桃園龍?zhí)秷@區(qū)。
對此,竹科管理局長王永壯回應稱,關于個別廠商布局情況,在廠商宣布之前不便透露,但單純以龍?zhí)秷@區(qū)來說,第一期事業(yè)專用區(qū)用地已差不多滿了,第二期主要規(guī)劃為公園、綠地開放空間,未來若有新廠想要進駐、設廠,確實要展開第三期基地評估規(guī)劃工作。按照這個情況,臺積電已經(jīng)為 1nm 做規(guī)劃了,正式量產(chǎn) 1nm 工藝可能要到 2027 年去了。
而要量產(chǎn) 1nm 工藝,更先進的下一代 EUV 光刻機就成為了重中之重。據(jù)悉,ASML 的下一代 EUV 光刻機試驗型號最快明年出貨,2025 年后正式量產(chǎn),這基本在臺積電的節(jié)奏之中。不過,這種 EUV 光刻機的售價將達到 4 億美元以上。若摩爾定律不死,2028年實現(xiàn)1nm的芯片,但之后就是數(shù)字的游戲了根據(jù)摩爾定律,晶圓管的密度每18個月就會增加一倍,因此性能也就翻了一番。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摩爾定律一直在發(fā)展,但到了7nm之后,這種規(guī)律就被打破了,比如5nm和3nm的發(fā)展速度就會大大降低,這也是為什么摩爾定律已經(jīng)失效的原因。然而,比利時的IMEC卻公布了一份最新的芯片生產(chǎn)技術路線圖,上面寫著2036年的0.2nm制程,表明芯片的生產(chǎn)將繼續(xù)遵循摩爾定律。
從2024年到2024年,A14到1.4nm,2028年到1nm,2036年,N3到0.2nm。同時,晶圓管的技術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從FinFET開始,到了2nm,GAAFET就變成了CFET。但是,請注意我上方的綠色方塊,這是MP金屬柵極間距,它是用來表示晶體管密度的。
從1nm開始,它的體積就會越來越小,到了1nm的時候,已經(jīng)達到了16nm,但無論技術如何進步,它的性能都停留在16nm到12nm之間。也就是說,不管是1納米、0.5納米、0.2納米,晶體管的密度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其實,先前就有科學家說過,到了1nm以后,量子隧道效應就有可能導致半導體的失效,所以1nm以后,這種MP金屬柵極間距就沒有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