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fā)力OLED顯示驅動芯片,OLED前景大好
自2019年受到美國打壓后,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都不得不停止向華為供應OLED顯示器。華為擁有大量的自有設備,任何一塊應用在智能設備上的屏幕,無論是 LCD 還是 OLED,都需要驅動芯片(大屏幕可能還需要多個),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屏幕最終的顯示效果和壽命。所以華為為了自給自足轉而自研OLED驅動IC。
華為再任命10名預備軍團長,10個預備軍團包括了互動媒體(音樂)、運動健康、顯示芯核、園區(qū)網絡、數據中心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站點及模塊電源、機場軌道、電力數字化服務,以及政務一網通。其中顯示芯核是唯一一個芯片預備軍團。過去,華為發(fā)力OLED顯示驅動芯片已經是人盡皆知。此次成立顯示芯片的“軍團”,也昭示其重視顯示芯片業(yè)務,凸顯了其做深做透的決心。
從OLED驅動芯片市場格局來看,三星、MagnaChip、Silicon Works三家韓系供應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主導,這幾家企業(yè)壟斷了全球90%的OLED驅動芯片市場份額。在芯片代工方面,據Omdia發(fā)布報告稱,目前,有五家晶圓代工廠商能夠為40 納米和28納米制程的AMOLED驅動芯片提供成熟的產能,包括三星、聯(lián)電、臺積電、格芯等。
當下OLED正處在高速成長期,下游的應用逐漸拓展到穿戴、平板、筆記本等領域。在這些應用中,OLED雖然表現出高對比度和完美純黑顯示的優(yōu)勢,但其技術難點也越來越亟待解決。
據CINNO Research產業(yè)數據顯示,目前,智能手機是全球OLED DDIC最大的終端應用市場。2021年全球OLED DDIC終端應用中智能手機市場占比約為85%。預計2023年全球DDIC出貨總量中OLED驅動芯片占比預計增至16%。
隨著未來OLED技術更加完善、成本下降,長期來看,OLED在其他應用領域的滲透率仍將保持上漲趨勢,例如電視、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等等,也將為OLED DDIC提供長期發(fā)展動力。也因此,盡管當下OLED 屏的市場主要由韓國屏廠占領,但隨著國內面板廠陸續(xù)投產,伴隨OLED屏發(fā)展?jié)摿?,未來DDIC市場勢必呈現百花齊放的發(fā)展氣象。
在眾多國產消費類電子芯片領域,“高不成低做爛”已經成為常態(tài),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電源管理芯片和顯示驅動芯片、MCU芯片等,這兩大芯片領域,在過去幾年中,一方面由于市場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則受益于國產替代趨勢,促使眾多一級市場資本涌入其中。
對于這種現象,據昇顯微創(chuàng)始人兼總經理朱寧向筆者表示:“鑒于國產面板廠商在面板產業(yè)鏈的地位越來越高,疊加國產替代的需求,半導體投資資金投資國產驅動芯片廠商是順利成章的事情。與境外顯示驅動廠商相比,國產顯示驅動廠商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與國產面板廠商的緊密合作使得國產顯示驅動芯片廠商在實現產品營收的同時可以迅速進行技術迭代,從而縮小與境外成熟驅動芯片廠商的差距?!?
移動行業(yè)將在2023年推出來自不同品牌的多達23款不同的折疊屏手機。折疊屏的核心部件當然是屏幕了,這種屏幕即為柔性OLED。目前,中國國內面板廠正在大力推廣柔性OLED的普及,這給產業(yè)鏈帶來良好的機遇。
隨OLED面板廠商的產能提升以及配套材料逐步實現全面國產化,產業(yè)鏈上游企業(yè)將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OLED面板原材料中取消了光學結構、液晶層與背光模組等,增加了有機發(fā)光材料,因此OLED面板成本結構也有極大不同,綜合比較成本結構,OLED面板上游產業(yè)鏈中設備、有機材料以及驅動IC領域具有更大彈性。
OLED作為繼CRT與LCD后第三代顯示技術,多種維度優(yōu)勢顯著,產業(yè)化工作已經開始,大尺寸全彩色器件目前尚處在產業(yè)化的前期階段?;谄浼夹g特點在智能手機、可穿戴等中小尺寸領域滲透率持續(xù)提升,2021年AMOLED在智能手機領域滲透率已達35.3%,而且仍在繼續(x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