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得是中國,全球首款采用RISC-V架構芯片的ROMA筆記本電腦來了!
根據外媒eeNews報道,全球首款采用RISC-V指令集架構的筆記本電腦ROMA開始預購。ROMA筆記本電腦由計算機軟件公司深度計算和代碼分析工具開發(fā)商鑒釋科技兩家公司制造。
目前,ROMA筆記本電腦的產品介紹主頁上沒有ROMA筆記本電腦的實際產品鏈接,也沒有確切的價格和預期供應量的信息,甚至也沒有概念圖,只有一個用于收集客戶預定信息的表格。目前關于ROMA筆記本電腦的信息較少,官方只透露了一些基本配置的信息。目前官方只是開啟了ROMA筆記本電腦的預購,但其實際發(fā)售的時間還不明確。
在世界范圍內,目前的CPU體系結構主要有ARM、X86和RISC-V。那么,為什么我們國家要在RISC-V體系結構上進行布局?讓我們來做個分析。首先,X86的結構屬于英特爾,英特爾也是美國公司?,F(xiàn)在美國為了限制我們的技術,已經數(shù)次更改了EUV光刻機的使用條例。更何況,從美國目前的表現(xiàn)來看,美國要是“撕破臉”了,英特爾X86系統(tǒng)會不會被中國公司利用。我們不要過早地慶祝!英特爾、AMD入門RISC-V真的是因為我們有遠見,所以才來“跟風”?未必。我們之所以選擇RISC-V體系結構,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避開美國,避免我們將來在體系結構上被“卡脖子”。英特爾和AMD加入RISC-V體系結構,很有可能是為了爭奪新的體系結構和新的規(guī)則。現(xiàn)在英特爾已經掌控了X86,如果英特爾和AMD能夠在RISC-V上占據一席之地,那他們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過去這些年,RISC-V的發(fā)展速度非???,如前文所述,其出貨量已經達到100億個,這比同期的Arm還快。進入2022年以來,無論是規(guī)范的豐富、擴展,還是商業(yè)化方面,RISC-V都有新的進展。
今年6月,RISC-V International發(fā)布了四項規(guī)范和擴展,分別是:RiSC-V高效跟蹤(E-Trace),RISC-V Supervisor二進制接口(SBI),RISC-V統(tǒng)一可擴展固件接口(UEFI)規(guī)范,以及RISC-V Zmmul乘法擴展。E-Trace定義了一種高效的處理器跟蹤方法,非常適合調試從微型嵌入式設計到超級計算機的多種類型應用。E-Trace指定了RISC-V內核和編碼器之間的信號、壓縮的分支跟蹤算法以及用于封裝壓縮分支跟蹤信息的數(shù)據包格式。SBI規(guī)范使用處于主管模式(S模式或VS模式)的應用程序二進制接口在硬件平臺和操作系統(tǒng)內核之間構建固件層,它支持跨所有RISC-V操作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通用平臺服務。目前,已經有多家RISC-V成員在其解決方案中實施了RISC-V SBI規(guī)范。
Arm架構和RISC-V架構皆源自上世紀80年代的精簡指令計算機RISC。二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Arm是一種封閉的指令集架構,而RISC-V是一種完全開源的架構。使用Arm架構的廠商,只能根據自身需求調整產品頻率和功耗,不得改變原有設計,同時使用Arm架構的廠商還要支付大筆的IP授權費。反觀RISC-V,由于選擇使用BSD License開源協(xié)議,因此給予使用者很大自由,允許使用者修改和重新發(fā)布開源代碼,也允許其基于開源代碼開發(fā)商業(yè)軟件。
在產品實現(xiàn)上,RISC-V國際基金會資料顯示,全球已有111個開放或商用的RISC-V處理器核。國際方面,2011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源了基于Chisel開發(fā)的Demo級Rocket-chip,隨后又開源了一款面向更高性能目標的超標量亂序發(fā)射亂序執(zhí)行處理器核BOOM Core;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理工學院(ETHZurich)開發(fā)了一款開源的單核MCU SoC平臺,并配套了多款32位RISC-V處理器核,分別是RI5CY、Zero riscy和Micro-riscy;從2015年開始,SiFive公司發(fā)布了多種基于RISC-V的處理器內核,包括P270、P550、P550等高性能RISC-V處理器核。
晶心科技持續(xù)搭上這波RISC-V商機熱潮,目前已經成功拿下歐洲、韓國及美國等諸多客戶的HPC、AI及5G等RISC-V開發(fā)案訂單,目前仍在開發(fā)階段。由于先前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因此客戶最快下半年或2023年才有機會進入量產階段,若客戶端開始量產,屆時晶心科可望開始大啖量產帶來的權利金,推動業(yè)績高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