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腦洞大開的設計以及優(yōu)秀的顏值,戴森在家用吸塵器和電吹風領域都活的風生水起,不過在2017年,創(chuàng)始人James Dyson卻跳出來表示自己將要跨界玩電動車,并且計劃在2020年推出戴森品牌下的第一款量產車型。當然如果你沒聽說過這事兒也沒什么關系,因為戴森最近表示自己棄坑了。
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做車這件事不是詹姆斯爵士腦門一拍靈光乍現想出來的點子,早在上個世紀末James Dyson就意識到了內燃機車型、特別是柴油車的顆粒物排放問題,并專門為此打造了一套尾氣顆粒捕獲系統。但彼時的歐洲尚沒有可肉眼鑒別空氣污染的奇人,所以James Dyson的方案并沒有收獲到來自汽車廠商們的正面反饋。最終James Dyson不得不將這套系統進行魔改,最終衍生出了目前戴森吸塵器所使用的旋風分離系統。
至于歐洲內燃機車現在過得怎么樣,想來大家也都知道了。
總之在2010年后的某個特別契機下,James Dyson終于想要再次進軍汽車領域,并且希望通過一款純電車型來遏制空氣污染問題。按照之前戴森的計劃,他們的電動車團隊已經召集了超過600名員工,并計劃投資超過20億英鎊,而這筆費用中的一半將用于研發(fā)車輛本體,另一半則用于電池研發(fā)(期間花了9000萬美元買下固態(tài)電池公司Sakiti3)。
在今年早些時候,戴森的汽車設計專利就已經申請成功,從渲染圖來看,他們想要打造的是一款擁有超長軸距的5/7座MPV或是Crossover車型,一方面這樣的構造可以允許更充裕的電池板擺放空間,另一方面與道路性能暴躁的Tesla不同,戴森的電動車將會更加偏向于強調舒適的乘坐感。
而從James Dyson最新的聲明中可以看出,他們實際上也已經做出了這款電動車的雛形,但造車這種事、特別是從零起步,20億英鎊的投資大概只能打個水花,從車輛研發(fā)、電池研發(fā),到生產線組建、上游供應鏈搭建再到最終銷售,每一步都是燒錢的買賣(即使在同時擁有Model X和Model S兩款重量級車型的2017年,特斯拉也是每個季度都要燒掉10多億美元)。所以James Dyson試圖將自己的項目賣出、找到一家成熟的汽車廠商進行代工或是合作生產,但最終無人接盤。
按照James Dyson的表述,他們目前已經無法找到這款車型在商業(yè)上的可行性,所以最終只能忍痛放棄,當然他們依舊會在汽車領域停留一段時間,來進行固態(tài)電池以及自動駕駛感應系統的研發(fā)。至于之前的汽車團隊,戴森將會進行內部崗位消化,同時也尊重一部分執(zhí)念于汽車領域的員工的離開,所以戴森造車這事兒看來是徹底涼透了。不過之前買下的固態(tài)電池以及AI自動駕駛團隊可不能浪費,大概可以期待一下超長續(xù)航的戴森吸塵器以及識別功能更加強悍的戴森掃地機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