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消息,2019 年 6 月 1 日,MacRumors 發(fā)現,蘋果已經刪除了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所有關于 iTunes 的圖片和視頻;而 iTunes Facebook 頁面的內容似乎也轉移到了 Facebook 上的 Apple TV 頁面。目前,Twitter 上的內容暫未移除。
而這一消息,最終于 6 月 4 日凌晨 1 點(北京時間)在美國舉行的 WWDC 上得到了蘋果官方證實。iTunes 的關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意味這一個時代逝去了。
雖然 iTunes 廣受詬病,甚至已經不再適合于現在的時代,但它也曾到達過口碑巔峰,一度成為蘋果的搖錢樹。
iTunes 也曾有過“光輝歲月”2000 年,蘋果將一款叫作 SoundJam MP 的 MP3 播放器軟件買下,并改名為 iTunes;無論是從它的前身來看,還是從它的圖標和名字來看,iTunes 都像是一款為音樂而生的軟件。
事實也確實如此——喬布斯在 2001 年的 Macworld 上發(fā)布了第一代 iTunes,其功能主要就是讓用戶將 CD 上的音樂抓取到電腦上來管理,然后再刻錄成自己“專屬”的 CD,畢竟當時還沒有 iPod,更沒有 iPhone。
但是刻錄還是很麻煩,所以,iPod 就應運而生了;這個小東西可沒法直接下載音樂,從 iTunes 向 iPod 導入音樂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當然,管理 iPod 中音樂的任務也交給了 iTunes,用戶無需再重復購買或刪除歌曲。
iTunes 還顛覆了傳統(tǒng)的音樂產業(yè),推出在線音樂零售,用戶可以花 0.99 美元來買一首歌,而不是強制規(guī)定買整張專輯。
這營銷方式讓 iTunes 大火了一把,蘋果也靠著它賺了不少錢——僅在推出 3 年后,iPod 就占據了美國音樂播放器 70% 以上的市場份額, iTunes 則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在線音樂商店;兩者的的組合甚至為蘋果創(chuàng)收近 100 億美元,幾乎占到公司總收入的一半。
記者注:iTunes 4.0 的音樂商店
在受到這種新營銷方式的啟迪之后,從第四代開始,蘋果就將 iTunes 的定位就變成了“內容商店”,并不斷往這個商城里添加“商品”,比如電影、電視節(jié)目、播客、有聲書等。
據蘋果的財報顯示,2012 財年,iTunes 軟件和服務全年營收 128.9 億美元,增長率約為 37.57%;2013 財年,這一數值達到了 163 億美元。
2014 年,“分析師之王”Horace Dediu 通過分析蘋果的財報得出結論:蘋果 iTunes 部門(包括 iTunes Store、App Store、Mac App Store、iBooks Store、AppleCare、授權許可以及其它方面)的收入,堪比美國財富 500 強當中第 130 名的公司; 營收規(guī)模相當于 Google 的一半。(如下圖)
記者(公眾號:記者)注:圖片來自 Asymco
只可惜,好景不長,在硬件方面,更強大的 iPad、iPhone 問世了,這些新設備能夠自己生產內容,比如拍照、錄視頻、聽音樂(從音樂 App 上下載的音樂),它們不再依賴 iTunes 的內容導入,能夠獨立使用;而在音樂服務層面,Apple Music 也逐漸搶了 iTunes 的風頭。
時代變遷,iTunes 不斷面臨新的挑戰(zhàn);它的輝煌也逐漸黯淡下去了。
新時代下的 iTunes 生存難隨著 PC 熱潮褪去,蘋果之前“以電腦為中心,其他設備(如 iPod)為輔助”的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用,iTunes 也開始因為各種不合理設計遭到了人們的“嫌棄”。
音樂 App 興起
蘋果一開始對 iTunes 的設定是音樂管理器,如果想要把電腦上的音樂同步到手機上,就必須使用 iTunes。問題就在于,現在一些新興的音樂軟件,比如國內的 QQ 音樂、網易云音樂,已經足以滿足大眾在這一方面的需求,登錄賬號還能多平臺同步數據,省心省力;就連蘋果自己也推出了 Apple Music。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 iTunes 反而顯得多此一舉,iTunes 的營收能力也在逐年下降。
功能混亂復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用戶對 iTunes 最大的不滿就基于其繁瑣的同步功能。
由于 iPad、iPhone 不斷迭代,這些新設備產生內容也十分便利,但它們往往在存儲空間上有局限;用戶開始嘗試,利用 iTunes 來管理手機中的文件,將這些設備里的內容同步到電腦。
遺憾的是,蘋果并沒有把這個功能做好;不同于 PC 時代,這種功能缺失在“以手機為中心,其他設備為輔助”的大勢下,可以說是一個硬傷。
在知乎、豆瓣等平臺,隨便搜一搜就能看到“iTunes 是宇宙第一反人類的軟件”的說法。
除此之外,iTunes 里還有讓人眼花繚亂的界面和功能,這些都讓 iTunes 變得臃腫起來,代價就是 iTunes 的易用性進一步降低了;用戶也更傾向于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垂直應用。
iCloud 成功上位
在過去,應用程序在 iTunes 上更新會更方便,但蘋果近年來一直在對 iOS 進行改進,現在 iOS 的 App Store 能夠自動更新應用,而不需要把應用回傳到 iTunes;下載、更新、卸載等過程都可以直接在設備上完成,根本無需打開 iTunes。
于是,iTunes 逐漸邊緣化,甚至在提及“備份”這一件事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想到 iCloud,而不是過氣的 iTunes。
簡單來說,iCloud 就是一個云盤,不僅可以幫用戶存儲數據,還能實現跨設備同步。
新的 iOS 設備都支持 iCloud 云端備份,不用通過 iTunes 連接電腦,而且 5GB 的內存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基本夠用,擴容也不會很貴;即便真的需要將 iOS 設備的內容備份到電腦,也有很多第三方軟件可以做到,而且比 iTunes 更快捷。
毫無疑問,在當下,iCloud 會比 iTunes 更人性化;誕生于 PC 時代的 iTunes 在新時代陷入了窘境,它的生存也成了一個問題。
記者小結從對音樂產業(yè)的顛覆來說,iTunes 是革命性的,它甚至為唱片業(yè)和音樂人帶來了全新的生存之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只是,由于時代的變遷,iTunes 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的大多數用戶群體了。
不過,任何一款產品的落沒都很正常,iTunes 也是如此,它的黃金時代終將隨著 PC 的熱潮一起,淡化在歷史里。
蘋果已經在 WWDC 上宣布了 iTunes 生命的終結,但它仍會以其他的形式,繼續(xù)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