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人工智能及混合現實(AI/MR)的基礎,是各項功能、應用場景實現的核心?!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采訪時,華捷艾米研發(fā)副總裁王行直言道。這也就意味著,唯有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技術和產品,中國才能在新興技術領域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
清華大學化學系焦麗穎課題組和微電子所任天令課題組在《自然·電子學》上在線發(fā)表了題為“二維電子元件一體化制備及集成”的研究論文,首次提出了二維晶體材料合成與器件集成一體化的器件制備策略。
記者從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甘棕松團隊采用二束激光在自研的光刻膠上突破了光束衍射極限的限制,采用遠場光學的辦法,光刻出最小9納米線寬的線段,實現了從超分辨成像到超衍射極限光刻制造的重大創(chuàng)新。
近日,在深圳舉辦的2019年中國電子展(CEF)上,蘇州諾存微電子公司舉辦新品發(fā)布會,發(fā)布了國內首批含DTR倍速功能的Octa-SPI和Quad-SPI高速NOR閃存(64Mb-256MB)。
“這是僅有人指甲蓋1/4大小的微型光譜傳感芯片,采用目前最熱門的納米材料量子點,基于其制備的水質實時在線監(jiān)測終端,可實現全時段全方位監(jiān)測水體狀況,并進行污染溯源排查?!?4月11日,在以“新時代新征程、中關村再啟航”為主題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展示中心,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如是介紹。
性質柔軟、厚度只有幾納米、光學性能良好……記者近日從南京工業(yè)大學獲悉,該校王琳教授課題組制備出一種超薄的高質量二維碘化鉛晶體,并且通過它實現了對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材料光學性質的調控,為制造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提供了新思路。該成果發(fā)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
近日,青島市嶗山區(qū)發(fā)布由核芯互聯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的璇璣CLE系列MCU,這是我國首款RISC-V家電芯片,自主可控。
近日,國家發(fā)改委確定了2018年度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名單,依托國網信通產業(yè)集團智芯公司申報的“能源互聯網智能終端核心芯片可靠性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獲批建設。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是面向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領域,解決制約產業(yè)發(fā)展瓶頸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建立科研與產業(yè)的橋梁和紐帶,是促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國家級重要平臺。
4月2日,青島市嶗山區(qū)發(fā)布由核芯互聯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的璇璣CLE系列MCU,這是我國首款RISC-V家電芯片,自主可控。
近日,記者從天津大學了解到,該校封偉教授團隊通過含氟自由基切割單壁碳納米管,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制備出單層石墨烯納米帶,所申請的國際專利也于近日獲得授權。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一步法獲得單層石墨烯納米帶,其作為原電池正極材料能量密度較進口產品可提升30%。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創(chuàng)新研究院(AiRiA研究院)舉辦戰(zhàn)略發(fā)布會,宣布其愿景為——做“普惠AI的開拓者”,把“高高在上”的人工智能帶進普羅大眾的生活。
受制于摩爾定律,信息技術載體的存儲密度與運算速度的提升均面臨瓶頸,人類的目光從“電”轉向了速度更快的“光”,“光子芯片”的概念應運而生。記者19日從南京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蔣立勇教授團隊提出一種新方法,實現了表面等離激元空間編碼功能,從理論上為多功能、多自由度調控的光子芯片的應用開發(fā)助力,讓人們距離光子芯片更近一步。
3月19日,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材料》發(fā)表了復旦大學修發(fā)賢團隊最新研究論文,《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修發(fā)賢團隊制備出二維體系中具有目前已知最高導電率的外爾半金屬材料-砷化鈮納米帶,該材料電導率是銅薄膜的一百倍,石墨烯的一千倍,這也是目前二維體系中的最高電導率。
隨著半導體芯片的不斷發(fā)展,運算速度越來越快,芯片發(fā)熱問題愈發(fā)成為制約芯片技術發(fā)展的瓶頸,熱管理對于開發(fā)高性能電子芯片至關重要。近日,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大程團隊經過三年努力,在場效應晶體管介電基底的界面修飾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項工作將有望為解決芯片散熱問題提供一種介電基底修飾的新技術。
記者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蕪湖研究院獲悉,作為蕪湖大院大所合作的重點項目,國產化5G通信芯片用氮化鎵材料日前在西電蕪湖研究院試制成功,這標志著今后國內各大芯片企業(yè)生產5G通信芯片,有望用上國產材料。
NOR閃存已作為FPGA(現場可編程門列陣)的配置器件被廣泛部署。其為FPGA帶來的低延遲和高數據吞吐量特性使得FPGA在工業(yè)、通信和汽車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等應用中得到廣泛采用。汽車場景中攝像頭系統(tǒng)的快速啟動時間要求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車輛啟動后后視圖像在儀表板顯示屏上的顯示速度是最為突出的設計挑戰(zhàn)。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可穿戴式產品技術得到廣泛的普及,其中可穿戴健康檢測儀能隨時隨地檢測人體的多種主要生理指標,并在指標出現異常時發(fā)出警報,將監(jiān)測信息通過無線傳送到專業(yè)設備或個人手機。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各種可穿戴的健康檢測儀,有心率監(jiān)測儀、血壓監(jiān)測儀,脂肪含量測試儀、睡眠監(jiān)測儀等等,本文主要介紹CypressPSoCBLE在可穿戴心率監(jiān)測儀上的應用。
無法全網通、續(xù)航差、身材厚,這是目前外界對于5G手機的擔憂,在正值鬧元宵、賞花燈的北京時間晚上,高通對于上述5G手機的擔憂打出了一套“驍龍X55組合拳”,OEM廠商、消費者也許真的可以在5G手機的問題上吃下一顆定心丸了。
記者12日從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獲悉,我國光通信技術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首次實現1.06Pbit/s超大容量單模多芯光纖光傳輸系統(tǒng)實驗,傳輸容量是目前商用單模光纖傳輸系統(tǒng)最大容量的10倍,可以在1秒之內傳輸約130塊1TB硬盤所存儲的數據。
如今,業(yè)界不斷刷新著納米芯片的記錄,這無疑將在未來計算上帶給我們更多的可能性。為此,各國科研人員不斷進行著努力。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報告中表示,自己在制造納米芯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或將為納米芯片的生產以及全球所有納米技術實驗室,帶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