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一些日本大型電子公司開展合作,希望撼動英特爾的統治地位。與此同時,一家建在中國的芯片制造廠聲稱正在生產替代芯片。
日本最大的電子和芯片制造商正在開展合作,努力開發(fā)出應用于消費電子設備的新型低功率處理器。
小組成員包括富士通、東芝、松下、瑞薩科技、NEC、日立和佳能。日本經濟產業(yè)省將提供30至40億日元(3200萬至4300萬美元)以支持該項目。
每家公司都將開發(fā)自己的CPU(中央處理單元),并與早稻田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笠原博徳開發(fā)的“節(jié)能”軟件兼容。這些公司在開發(fā)CPU過程中將運用到來自早稻田大學、日立和其他機構工程師研制的處理器原型,該原型可以使用太陽能電池,能耗比普通CPU低30%。
該芯片標準有望在2012年推出,屆時這些CPU將用于電視、數碼相機和其它電子產品。芯片還可以出售給其他公司,用于汽車、服務器或機器人中。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新的CPU將在亞洲得到廣泛采用。臺灣電路板制造商似乎就對這種CPU缺乏熱情。
對英特爾而言,更直接的威脅和更大的對手是ARM。ARM的節(jié)電處理器設計已經被三星、德州儀器和高通等一些芯片制造商采用。據稱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鴻海(富士康)正準備推出使用ARM處理器的小型筆記本。鴻??偛玫奶貏e助理曾表示,該公司的“幾個智能本項目”采用了ARM芯片。
英特爾正在開發(fā)Atom處理器的新版本,即“嵌入式片上系統”(SOC),可以用于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英特爾雖然在個人電腦市場仍然保持霸主地位,但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上的競爭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