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發(fā)電機工作原理——柴油發(fā)電機組總體構造與維修基礎
同步電機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一種交流電機。從原理上講其工作是可逆的,它不僅可以作為發(fā)電機運行,也可以作為電動機運行。同步電機的另一種特殊運行方式為同步調相機,或稱同步補償機,專門用來向電網發(fā)送滯后無功功率,以改善電網的功率因數。
同步電機主要用作發(fā)電機,作為各種設備的交流電源,現在全世界的發(fā)電量主要由同步發(fā)電機發(fā)出。同步發(fā)電機是柴油發(fā)電機組的三大組成部分(柴油機、同步發(fā)電機和控制系統(tǒng))之一,因此,學習并掌握同步發(fā)電機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至關重要。本節(jié)主要介紹同步發(fā)電機的工作原理、特點及其基本類型、基本結構、額定值及其型號。
1.電磁感應與右手定則
由《電工學》知識可知,當導體與磁場間有相對運動,而使兩者相互切割時,就會在該導體內產生感應電動勢,這種現象稱為電磁感應。如果該導體是閉合的,在感應電動勢的作用下,導體內就會產生電流,這個電流稱為感應電流。如圖2-7所示。將一根導線放在兩個磁極的均勻磁場內,并在導線的兩端接上一只電壓表,當導線在垂直于磁力線方向以一定速度移動時,電壓表的指針就會發(fā)生偏轉。以上現象說明導線與磁場發(fā)生相對運動和相互切割后,在其內部已產生出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
圖2-7 電磁感應現象示意圖
圖2-8 右手定則
文章出自《柴油發(fā)電機組實用技術技能》
作者:楊貴恒、張海呈、張壽珍、鐘進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導線在磁場中產生感應電動勢的方向可以用右手定則來確定。如圖2-8所示。將右手平伸,掌心迎著磁極N,并使磁力線垂直穿過手掌,拇指和其余四指伸直。這時拇指所指的方向為導線的運動方向,其余四指的指向就是感應電動勢方向。從上述試驗可知,導線在均勻磁場內沿著與磁力線垂直的方向運動時,它所產生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導線在磁場中的有效長度 、磁場的磁通密度 以及導線在磁場中的運動速度 成正比,即
式中, e——感應電動勢(V);
B——磁通密度(T);
L——導線在磁場中的有效長度(m);
V——導線垂直于磁力線方向上運動的速度(m/s)。
如果導線運動方向與磁力線方向的夾角為任意角度α時,則
若將導線與外負載接成閉合回路,導線中就會產生電流并輸出電功率,而同步發(fā)電機就是根據這一原理來制造的。
2.正弦交流電
在現代社會,交流電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農業(yè)、交通運輸和信息通信等各個方面。人們的日常生活,如電風扇、空調、電冰箱、電視機和計算機等家用電器同樣離不開交流電。因此,交流電在生產、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們平時所用的交流電都是按正弦規(guī)律變化。正弦交流電是一種大小和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
(1)正弦交流電的產生
如圖2-9所示為一根直導線在兩極均勻磁場內作等速旋轉時所產生的交變電動勢。由以上分析可知,旋轉導線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取決于磁場的磁通密度、導線在磁場中的有效長度、導線切割磁力線的速度以及導線運動方向與磁力線方向的夾角 。而感應電動勢的方向則決定于導線切割磁力線的方向。因此,當長度不變的導線在均勻磁場內按一定方向作等速旋轉時,它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數值將只與導線切割磁力線時的角度有關。
由圖2-9可見,當導線處于位置1時,由于導線的轉動方向與磁力線平行,所以并末切割磁力線,也就不會產生感應電動勢;當導線轉動至位置2時,導線與磁力線間的夾角比較小,所以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也較小;當導線轉動至位置3時,與磁力線的夾角有所增大,所以它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也相應增大;當導線轉動到位置4時,導線與磁力線相垂直,這時導線切割磁力線的角度為最大,正好處于磁極的中央位置,因而它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也為最大。經過位置4以后,導線與磁力線的夾角又逐漸減小,它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也就漸次減小。當轉動到位置7時,導線的感應電動勢減到零。
導線經過位置7以后就進入磁場的另一個磁極下面。這時,由于導線切割磁力線的方向與前半轉時的方向相反,所以它產生的感應電動勢方向也隨之相反。當導線相繼轉動至位置8利9時,隨著導線切割反方向磁力線角度的變化又逐漸使感應電動勢增大;在導線處于位置10時,將達到反方向感應電動勢的最大值;隨著導線切割磁力線角度的相繼減小,它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也隨之逐漸減小;當導線轉動至起點位置1時,感應電動勢又回落到零;若導線繼續(xù)旋轉,則該導線內的感應電動勢數值將重復以上變化。
圖2-9 旋轉導線所產生的交變電動勢
如果將導線在圓周上旋轉的各點位置展開,用一根直線來表示導線在圓周上移動的角度位置,而在垂直方向按比例畫出導線在這些位置上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并規(guī)定一個方向的感應電動勢力正,相反方向的感應電動勢則為負。這樣,就可以依照這些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繪出一條按一定規(guī)律變化的曲線,如圖2-10所示。這條波動起伏的曲線在數學上稱之為正弦曲線,而按這種正弦規(guī)律變化的交流電源,稱為正弦交流電。
圖2-10 交流電的正弦曲線
(2)交流電的周期和頻率
交變電壓或電流完成正負變化一個循環(huán)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周期,并用符號T表示。在單位時間每秒鐘內變化的周期數即為頻率,以符號f表示。不難看出,頻率f與周期T是互為倒數的關系。即
或 周期的單位為秒(s),頻率的單位為赫茲(Hz)。我國交流電的供電頻率為每秒鐘50赫茲,通常簡寫為f=50Hz。
(3)交流電的瞬時值和最大值
由于交流電壓或電流的大小和方向總是隨時間而不斷變化,因而它在每一瞬間均具有不同的數值,這個不同的值稱之為瞬時值,并規(guī)定用小寫字母表示。一般用i表示電流的瞬時值;v表示電壓的瞬時值;而用e表示電動勢的瞬時值等。
電流、電壓或電動勢在一周期內的最大瞬時值稱為最大值,并規(guī)定用大寫字母表示,同時還應在字母的右下角標以m字樣。例如,我們通常用Im表示電流最大值; Um表示電壓最大值,而用Em表示電動勢最大值等。
(4)交流電的相位和相位差
由以上所述可知,交變電動勢或交變電流均可用一根水平方向的直線來表示時間,再從這根直線上引出垂直線的高度,以表示其電壓或電流的瞬時值。如圖2-11所示。這種方法能將正弦交流電在一周內的變化完整地反映出來。但實際上正弦交流電是一種連續(xù)的波形,它并沒有確定的起點和終點。不過,為了說明正弦波全面而真實的情形,還是有必要為正弦波選定一個起點。正弦波的起點及與它由零值開始上升時形成的角度稱為初相角,或稱為起始相位,并用符號 表示。
(a)導線位置(b)正弦曲線 (c)矢量表示
圖2-11 正弦交流電的相量圖
與此同時,也可以用旋轉相量來表示正弦波。這時,相量的長度用來表示正弦電壓或正弦電流的最大值,而旋轉相量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表示為相角,并且規(guī)定以反時針方向旋轉為相角的正方向,順時針方向旋轉為相角的負方向;而大于180°的相角,可以改用較小的負值相角來取代原來大于180°的相角。如圖2-11(a)所示表示導線已轉過中性線θ角時的位置,也即為計算交變電動勢時的起點;如圖2-11(b)所示為用正弦曲線表示的交變電動勢;如圖2-11(c)所示為旋轉矢量所表示的正弦波。
旋轉矢量常用來表示幾個頻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電壓或電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如圖2-12(a)所示,在發(fā)電機電樞上嵌繞有相同的兩個線圈U和V,兩者幾何位置相差90°。根據電樞的旋轉方向可以看出,線圈U的位置要超前于線圈V的角度為90°;圖2-12(b)所示為U和V兩個線圈所產生感應電動勢的正弦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若以圖2-12(a)所示的位置作為正弦波的起始相位,則線圈U的相角應為0°,線圈V的相角則為90°;如圖2-12(c)所示為這兩個線圈所產生交變電動勢的矢量圖,由于這兩個線圈用同樣的角速度旋轉,因此兩個旋轉矢量間將始終保持相差90°相角。
由此可知,當電樞在磁場中以不變的角速度ω逆時針旋轉時,兩個線圈都將會產生感應電動勢,并且其頻率相同、最大值相等。但因兩個線圈所處的空間位置不同,從而導致它們的初相角不相等,以至不能同時達到最大值或零值。它們的電動勢分別為:
如果兩個正弦量存在相位差,稱它們?yōu)椴煌嗟恼伊?當兩正弦量的相位差φ等于零時,稱為同相的正弦量。
(a)線圈位置 (b)正弦波(c)矢量圖
圖2-12 兩個線圈所產生的交變電動勢
3.三相正弦交流電的產生
三相正弦交流電就是由三個頻率相同,但相位互差120°電氣角度,并且其每相繞組均能在運轉時產生按正弦變化的交流電動勢。如圖2-13所示。
如圖2-13(a)所示的交流發(fā)電機轉子上布置有三個相位互差120°電氣角度的線圈。當發(fā)電機旋轉時,就會在電樞線圈內產生三相交流電動勢,而三相間的相位差互差120°。如圖2-13(b)所示為該三相正弦交變電動勢的變化曲線,圖中以U相繞組的電動勢從零值開始上升時來作為起始相位;V相繞組的電動勢比U相滯后120°,W相繞組的電動勢又比V相滯后120°(也即W相繞組電動勢比U相滯后240°或比U相超前120°)。這佯,U、V、W三相繞組依次產生按正弦變化的電動勢。由于發(fā)電機本身結構是對稱的,使它所產生的電動勢在通常情況下是對稱的三相正弦電動勢,若以圖2-13(b)中U相電動勢經零位向正值增加的瞬間作為起點,這時U相電動勢的瞬時值為
(V)
V相電動勢的瞬時值比U相滯后120°電氣角度,即為
(V)
W相電動勢的瞬時值比V相滯后120°電氣角度,即比U相滯后240°電氣角度(或者說是比U相超前120°電氣角度)。即為
(V)
圖2-13所示為三相正弦交流發(fā)電機示意圖。而在實際應用中,三相交流發(fā)電機的三套繞組是按設計規(guī)定的接法進行內部連接,并將三相繞組的6根首、尾線端引出,然后按星形或三角形接法連接的。下面將分別簡述這兩種接法。
(a)線圈位置
(b)正弦波形
圖2-13 三相正弦交流發(fā)電機示意圖
(1)星形(Y)接法
將三相繞組的3根首端直接作為相線(或稱端線)輸出,而把三相繞組另外的3根尾端并接在一起作為各相繞組的公共回路,稱為中性線(或稱零線)。如圖2-14所示,這種接法稱為星形(Y)接法。
圖2-14 三相四線發(fā)電機的星形接法
圖2-15 星形接法時的相電壓和線電壓
如圖2-15所示,當繞組采用星形接法時,用電壓表測出的每相繞組首端與尾端之間的電壓稱為相電壓。從測量中可以看出,在正常情況下,三個相電壓的數值應大小相等。而用電壓表所測出的各相繞組首端與首端之間的電壓(即相線之間電壓)稱為線電壓。從測量中可知,繞組三個線電壓的數值大小也相等。經實踐和分析證明,三相繞組在對稱條件下,其相電壓與線電壓之間的相互關系為
即三相對稱繞組若按星形接法連接時,其線電壓為相電壓的3-2倍。如果它們所聯接的三相負載也是平衡對稱的,其線電流等于相電流。
(2)三角形(△)接法
如將三相繞組的首、尾線端依次相連接,以形成一個自行閉合的三角形回路,并以三相的首端U、V、W與負載相接,這種接法稱為三角形接法。如圖2-16所示。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三角形接法時其線電壓等于相電壓。由于三相交流發(fā)電機的合成電動勢在許多情況下不可能絕對為零值,所以三相繞組中存在的電動勢差值將會在這個閉合三角形回路內產生環(huán)流,致使繞組發(fā)熱,這種發(fā)熱對發(fā)電機顯然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中小型三相交流發(fā)電機繞組中極少采用三角形接法。
圖2-16 三相交流發(fā)電機的三角形接法
按三角形連接的三相發(fā)電機繞組,其線電流與流過每相繞組的相電流,在三相負載對稱的條件下有著以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