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變換器的傳導干擾主要源在哪幾個方面
電磁干擾主要是傳導干擾和輻射干擾,傳導干擾是在輸入和輸出線上流過的干擾噪聲,來源于差模電流噪聲和共模電流噪聲;輻射干擾是通過空間輻射的干擾噪聲,來源于電場發(fā)射和磁場發(fā)射,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換。
開關電源產生電磁干擾的原因較多,其中以功率開關器件和變壓器為主要噪聲源。開關器件高頻的開通和關斷,導致電流和電壓的快速變化,電感及寄生電感的快速電流變化產生磁場,從而產生較高的電壓尖峰 uL=L×diL/dt;電容及寄生電容的快速電壓變化產生電場,從而產生較高的電流尖峰 iC=C×duC/dt,而其內部引線的雜散電感和寄生電容則是噪聲耦合的通道,但是由于這些參數(shù)是器件固有的特性,所以電子設計和應用工程師無法對它們進行優(yōu)化,只能根據(jù)器件手冊選擇匹配的器件。前面已經(jīng)分析了開關管 MOSFET 包含寄生器件的等效分析原理圖,超結 MOSFET 與平面 MOSFET 的結構和參數(shù)區(qū)別,電磁干擾產生的原因,設計者可以根據(jù)情況選擇使用和優(yōu)化。
變壓器作為另外一個主要噪聲源,而初級次級的漏感、初級的層間電容、次級的層間電容、初級和次級之間的耦合電容則是噪聲的通道。寄生電容的變壓器模型,其中 Ca 為最外層繞組到磁芯的電容,Ct 為輔助繞組到次級繞組的電容,Cs 為初級繞組到次級繞組的電容,Cp 為初級繞組的層間電容,Cm 為最內層初級繞組到磁芯的電容;除此之外,變壓器還有磁芯到大地的電容 Cme,輸出線到大地的電容 Coe,初級或次級的層間電容可以通過減小繞組的層數(shù)來降低,增大變壓器骨架窗口的寬度可以減小繞組的層數(shù)。
繞組的分離繞制,如初級繞組采用三明治繞法,可以減小初級的漏感,但由于增大了初級繞組和次級繞組的接觸面積,因而增大了初級繞組和次級繞組的耦合電容。采用銅皮屏蔽(需連接到初級或次級的靜點)可以減小初級繞組與次級繞組間的耦合電容,但由于屏蔽層繞在初級繞組與次級繞組之間,使初級繞組和次級繞組的耦合系數(shù)降低,從而又增加了漏感。
反激式轉換器產生電磁干擾的主要原因是開關器件(如MOSFET)在導通和關斷時產生的電壓、電流尖峰,以及高頻變壓器漏感、寄生電容引發(fā)的LC振蕩。干擾的傳播方式主要包括傳導和輻射兩種途徑。 ?12
隨著電子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電源轉換器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反激變換器,作為一種常見的開關電源拓撲結構,由于其簡潔的設計和良好的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力電子設備中。然而,反激變換器在工作過程中,會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電磁干擾(EMI),這主要包括傳導干擾和輻射干擾。激變換器通過開關元件控制能量傳輸,通常包含一個開關管、變壓器、整流二極管和輸出濾波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能量儲存和釋放來實現(xiàn)電壓變換。在開關管導通期間,變壓器的初級線圈存儲能量;當開關管關斷時,存儲的能量通過變壓器的次級線圈釋放,并被輸出到負載。這一過程在高頻下反復進行,從而實現(xiàn)對輸入電壓的變換。
傳導電磁干擾分析
傳導電磁干擾,通常是指干擾信號通過電源線、信號線等導體傳遞到其他電氣設備。
反激變換器的傳導干擾主要源自幾個方面:
1. 開關頻率干擾:在開關管導通和關斷的瞬間,電流的快速變化會引起高頻噪聲。這些噪聲通過電源線傳導到其他設備。
2. 變壓器雜散電感:變壓器內部的雜散電感可導致高頻振蕩,形成共模和差模干擾。
3. 線路阻抗不匹配:不適當?shù)木€路設計可能導致反射波的形成,從而增加傳導干擾的強度。
輻射電磁干擾分析
輻射電磁干擾是指干擾信號通過空間傳播,對周圍設備造成的影響。反激變換器的輻射干擾同樣由多種因素引起:
1. 電流瞬變:開關管在切換時產生的快速電流變化,會導致電磁場的瞬時變化,從而輻射出干擾信號。
2. PCB布局設計:不合理的PCB布線和元件布局會增加電磁干擾的生成與輻射。例如,長誘導線圈和不必要的回路都會形成強電磁場。
3. 變壓器耦合:變壓器的高頻開關操作會在周圍產生電磁場,經(jīng)過耦合后,對鄰近設備造成影響。
傳導干擾的抑制技術
為了有效抑制反激變換器的傳導干擾,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技術:
1. 輸入濾波器:在電源輸入端加入低通濾波器,可以有效地阻斷高頻干擾信號。輸入濾波器的設計對于壓制傳導干擾至關重要。
2. 電源線去耦:在電源線路兩端加裝去耦電容,可平行于負載連接,從而降低高頻信號的傳導。
3. PCB設計優(yōu)化:合理布局PCB,盡量使高頻信號線路短并平衡,避免形成長的回路,并減少大面積平面之間的電感耦合。
4. 屏蔽措施:在關鍵組件附近使用導電材料進行屏蔽,減少高頻干擾的傳導。
輻射干擾的抑制技術
針對輻射干擾的抑制,可以考慮以下措施:
1. 改進PCB布局:在設計階段,優(yōu)先考慮將高頻開關元件與敏感元件隔離,避免潛在的電磁干擾。
2. 使用隔離變壓器:可以通過專門設計的隔離變壓器來降低輻射源的電磁場強度,從而減少周圍的輻射干擾。
3. 增加地平面:在PCB中使用連續(xù)的地平面,有助于有效地抑制電磁輻射,并降低回路間的干擾。
4. 調節(jié)開關頻率:采取頻率跳變等技術,避免某一特定頻率的共振現(xiàn)象,有助于降低干擾強度。
反激式轉換器(Flyback Converter)是一種常見的開關電源拓撲結構,用于將輸入電壓轉換為所需輸出電壓。它具有簡單、緊湊的設計和較高的效率,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設備和電源系統(tǒng)中。反激式轉換器主要通過變壓器的儲能和釋能來實現(xiàn)電能的轉換和穩(wěn)定輸出。反激式轉換器是一種特殊的開關電源拓撲結構,用于將直流輸入電壓轉換為所需的輸出電壓。它由一個變壓器、開關器件(如MOSFET或BJT)、整流二極管、輸出濾波電容等組成。反激式轉換器利用變壓器的儲能和釋能過程,將輸入電壓轉換為間歇性脈沖信號,并通過控制開關器件的導通和截止來調節(jié)輸出電壓。
反激式轉換器的基本結構包括輸入電源、變壓器、開關器件、整流二極管和輸出濾波電容。以下是反激式轉換器的工作原理:
儲能過程: 在轉換器的工作周期開始時,開關器件導通,電流從輸入電源流經(jīng)變壓器的初級繞組。由于磁場的建立,能量被儲存在變壓器的磁場中。同時,輸出電容通過輸出電路向負載提供電能。
釋能過程: 當開關器件截止時,變壓器中的磁場崩潰,通過互感作用將能量傳遞給次級繞組。由于極性相反,二次側產生的電壓與輸入電壓疊加,形成一個高壓脈沖。這個脈沖經(jīng)過整流二極管后充電到輸出濾波電容,以供應負載。
控制與調節(jié): 反激式轉換器的輸出電壓可以通過調節(jié)開關器件的導通時間和截止時間來實現(xiàn)。采用反饋控制回路可以監(jiān)測輸出電壓并對其進行調節(jié),以實現(xiàn)穩(wěn)定的輸出。反激式轉換器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缺點:反激式轉換器的優(yōu)點
簡單緊湊:反激式轉換器的結構相對簡單,組成部件較少,適合小型化和集成化設計。
高效率:由于儲能和釋能過程中的能量回收,反激式轉換器具有較高的轉換效率。
多電平輸出:通過調整變壓器繞組比例,反激式轉換器支持多種輸出電壓級別。
隔離性好:反激式轉換器采用變壓器進行電氣隔離,可提供良好的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隔離保護。
反激式轉換器的缺點
輸出波動:反激式轉換器的輸出電壓在負載變化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
電磁干擾:由于開關器件的快速開關過程,反激式轉換器可能會產生較多的電磁干擾,特別是在高頻工作條件下。
輸入電流脈沖:反激式轉換器的工作過程中會產生間歇性的輸入電流脈沖,可能對輸入電源和其他電源設備造成一定的干擾。
設計復雜性:盡管反激式轉換器的基本結構相對簡單,但在實際設計中需要考慮變壓器參數(shù)、開關器件的選型與驅動、輸出濾波等因素,因此設計復雜度較高。
總之,反激式轉換器是一種常見的開關電源拓撲結構,通過儲能和釋能過程將輸入電壓轉換為所需的輸出電壓。它具有簡單緊湊、高效率、多電平輸出和良好的隔離性等優(yōu)點,但也存在輸出波動、電磁干擾、輸入電流脈沖和設計復雜性等缺點。合理的設計和控制可以克服這些缺點,并使反激式轉換器在各種電子設備和電源系統(tǒng)中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