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預計,到2030年,全球會有多達8億個工作崗位將會被機器人代替。隨著越來越多高科技公司聚焦機器人技術,尤其是初創(chuàng)公司,必將推動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fā)展。2020年6月10日,由瑞士駐華科學領事館——瑞士科技文化中心(swissnex China)、SwissTech、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與瑞士Venture Leaders合作舉辦的SwissTech線上創(chuàng)投大賽(SwissTech Pitchinar)在Zoom平臺上在線進行,共有20家瑞士深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參加了此次面向亞洲市場的創(chuàng)投大賽,涵蓋了諸多高科技領域,如人工智能(AI)、網絡安全、AR/VR、能源、以及機器人等。
大賽以5個公司為一組,各個公司依次在90秒的時間內闡述其技術和發(fā)展愿景,然后再經評委投票評選出各個小組的優(yōu)勝者,最后再進行最終評選。一家開發(fā)可穿戴技術將人體熱量轉化為可用電能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Mithras Technology,在20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后的冠軍。
雖然此次的冠軍來自可穿戴領域,但在此次大賽中,機器人技術也大放異彩,共有3家初創(chuàng)公司都聚焦不同的機器人領域,他們分別為Sevensense Robotics、Tinamu Labs以及Voliro。
衍生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Sevensense致力于用移動機器人取代人工地面機械,如叉車、運輸或清潔工具等。Sevensense 的主要產品為 Alphasense Autonomy,它是一款用于移動機器人的即插即用型自動導航套件,基于其獨有的高級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它可以被靈活部署在多種平臺和應用中。

圖1:機器人可顛覆多個行業(yè)
配備了Alphasense Autonomy 的機器人能夠在室內和室外的高度動態(tài)和擁擠的環(huán)境中導航。目前有許多空間還無法部署機器人,但Alphasense Autonomy 將打破這一瓶頸,可以幫助在諸多場合如超市,火車站,機場等部署機器人進行專業(yè)清潔、物料幫運、運輸等工作。Sevensense聯合創(chuàng)始人Gianluca Cesari表示:“機器人技術未來將顛覆諸多行業(yè)。使用 Sevensense 技術的機器人可以讓人類的工作場所變得更加有趣,安全和高效。”

圖2:Sevensense技術為下一代機器人具備“眼睛和大腦”
另一家衍生于蘇黎世聯邦理工的機器人初創(chuàng)公司Tinamu則聚焦無人機功能原型。Tinamu把連通云端的無人機變?yōu)殪`活的傳感器網絡,可在所有環(huán)境,包括室內實現檢查工作流程和數據采集自動化。他們的解決方案包括用戶界面(儀表板)、分析軟件(支持專有和第三方軟件)以及遠程無人機系統(tǒng)。用戶可在總部就可遠程啟動無人機,無人機就可在遠程位置進行工作,獲取數據后,再在云端分析處理數據,并將信息返回給用戶。

圖3:Tinamu解決方案示意圖
Tinamu的解決方案目前已與瑞士最大能源公司Axpo合作進行付費的驗證測試項目(POC)。Tinamu聯合創(chuàng)始人和CEO Tobias Nageli表示:“無人機技術是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關鍵。Tinamu的無人機原型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人類遠程收集數據,在一些危險場合,人類無需親自涉險,就可獲得所需數據。”
最后一家機器人初創(chuàng)公司VOLIRO也是衍生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專注飛行機器人的研究。VOLIRO的新穎設計概念使無人機臂能驅動圍繞主體旋轉,從而實現推力矢量化。它也可以從六個方向上進行力和扭矩控制,因此它具有卓越的抗風和抗干擾能力,可以在任何方向承受最大兩公斤推力。

圖4:VOLIRO的世界最先進飛行機器人
VOLIRO無人機不依賴全球定位系統(tǒng),它使用攝像頭和激光進行室內外導航。它從攝像頭、IMU、LiDAR、深度傳感器和激光跟蹤器收集數據并計算融合,保證飛行安全從而避免碰撞。通過使用 LiDAR 掃描儀或攝像測量法對資產進行精確 3D 掃描和建模,還可以對每個操作實現一定程度的自動化。
VOLIRO的這種可飛,可見和可觸的飛行機器人,顛覆了傳統(tǒng)高空作業(yè),因此它也被稱為“空中之手”。VOLIRO的無人機產品還多次在行業(yè)著名比賽中獲獎,如 2018 年 Krypto Labs 無人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等。
根據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預計,到2030年,全球會有多達8億個工作崗位將會被機器人代替。確實,在一些比較危險或枯燥的崗位上,機器人或許比人類更勝任。隨著越來越多高科技公司聚焦機器人技術,必將推動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fā)展。
例如,在此次新冠(COVID-19)疫情中,機器人的重要性就體現在了很多領域。
盡管疫情的襲擊致使很多人失業(yè),甚至出現經濟大蕭條,但與機器人經濟相關的公司的估值仍在不斷上升。
我們可以將機器人經濟定義為一種經濟系統(tǒng),其中機器人、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汽車(AV)、無人駕駛飛機(UAV,sUAV /無人機等)、無人駕駛水上交通工具(USV,UUV等) 、云計算、數據中心、半導體和5G是關鍵組件。
COVID-19的大流行加速了機器人大軍的部署,這些機器人具有多種形式和功能,從清潔到治安、運輸、物流、醫(yī)療和一些新的應用,比如讓政府擴大對民眾的控制。世界各地各種形式和規(guī)模下的政府及企業(yè)正迅速部署這類機器人系統(tǒng),這已不是短期趨勢,是一種根本性轉變的開始——企業(yè)和國家將越來越多的使用智能自主機器。社會對于安全,健康和繁榮的追求正在推動機器人經濟的發(fā)展。
從2013年推出至今,工業(yè)4.0的概念也逐漸豐富起來,其核心主題依然圍繞著“智能”二字。對于制造商來說,機器自動化、更高效的人機互動及數字化管理等一系列的發(fā)展將會幫助他們更快融入工業(yè)4.0時代。
MPI Grou曾做過一項研究,主題為“數字化改進了運營、企業(yè)和產品:制造商利用工業(yè)4.0來提高生產率、收入和利潤率”。該研究對679個制造商就工業(yè)4.0專題進行了調查。絕大多數認為工業(yè)4.0是一項重要計劃,其中90%的受訪者表示在未來5年內它將產生“重大”或“某些”影響。
當談及工業(yè)4.0轉型計劃的重點時,結果相當的統(tǒng)一,受訪者們認為工廠自動化(62%)、人工智能(62%)和物聯網(55%)是頭等大事。MPI表示,通常情況下,計劃是“首先是將智能傳感器和控制器集成到設備中,并/或將源數據從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最終的目標是打破所有部門和職能之間的壁壘。
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將是COVID-19大流行帶來的的最長久的影響,它將加速機器人技術在新的工作領域中的應用,這在去年是不可想象的。未來,不僅僅在傳統(tǒng)應用領域,如工業(yè)和醫(yī)療,機器人應用也會慢慢擴展至更多的領域。也許有一天,機器人會成為人類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