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聽說st出了一個新版本的庫,用于代替原來的標準庫,非常好奇,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去體驗。這次借著做畢設的機會,嘗試著切換到新庫。官網介紹說,hal是一層硬件的抽象,看到這里,我非常激動,看來st終于意識到原來標準庫的問題了,原來的標準庫非常依賴于具體硬件細節(jié),很難體現出使用庫的優(yōu)勢,而且很難移植。同時我也非常好奇,st到底是如何把不同系列mcu的操作給封裝起來的,是不是足夠抽象,方便移植。
數字電路剛通電時都會上電復位,復位的功能是將單片機里的重新開始,主要防止程序混亂,也就是跑飛、或者死機等現象,目的是使系統進入初始狀態(tài),以便隨時接受各種指令進行工作,CPU的復位可靠性決定著產品系統的穩(wěn)定性,因此在電路當中,發(fā)生任何一種復位后,系統程序將從重新開始執(zhí)行,系統寄存器也都將恢復為默認值。
以前也零零碎碎發(fā)過一些排序算法,但排版都不太好,又重新整理一次,排序算法是數據結構的重要部分,系統地學習很有必要。
前邊的文章《單片機技巧:快速入門有訣竅,先從最小系統開始入手,事半功倍》里講解了單片機的最小系統,單片機想要正常工作,電源電路、晶振電路、下載電路、復位電路等是必不可少的。今天來詳細講解一下復位電路。
今天和客戶談技術需求的時候,談到了數據的有效性,客戶要求任何寫參數的數據都必須進行校驗,校驗算法可以自定義、也可以遵循常用的算法。校驗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誤操作時刻保證數據的有效性。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幾種常用的校驗算法。
NE555是一顆常用的時基芯片,一般會有三種用途,分別為構成單穩(wěn)態(tài)電路、多諧振蕩電路以及施密特觸發(fā)電路。單穩(wěn)態(tài)電路可以構成延時開關,多諧振蕩電路可以產生方波,施密特觸發(fā)可以設置上線限的閾值等。其第三腳為輸出腳,那么該腳如果直接用來驅動繼電器是否可行呢?
有 朋友在后臺發(fā)消息,希望設計一個LED閃爍電路,閃爍頻率為2Hz,想了解LED閃爍的電路原理是什么,下面解答一下,看看有沒有寫的很通俗易懂。
小的時候比較喜歡拆東西,拆玩具、拆電子表等。拆電子表的時候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顯示屏和背后的一坨黑色的東西。在以后的工作中,知道了那坨黑色的東西其實是封裝了一顆芯片在里面。這樣的封裝叫做COB,宛如一坨生動的牛屎,故名牛屎芯片。
細心的網友們可能會發(fā)現在有些電路板上面會有一坨黑色的東西,那么這種是什么東西呢?為什么會在電路板上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其實這是一種封裝,我們經常稱之為“軟封裝”,說它軟封裝其實是對于“硬”而言,它的組成材料是環(huán)氧樹脂,我們平時看到接收頭接收面也是這種材料,它的里面是晶片IC,這種工藝稱之為“邦定”,我們平時也稱“綁定”。
單片機是一種可編程器件,單片機的出現使硬件設計變得更為簡單,產品的功能也更強大,而程序就是單片機的靈魂。 目前功能稍微復雜一點的電子產品,都是以單片機為核心,再加以不通的外設電路實現不通的功能需求。 單片機的編程可以通過匯編語言和C語言來實現。
RS485作為常見的總線之一,幾乎每個工控設備都在用,我們也對其熟悉不過了。我們都知道RS485雙半雙工通信,其CPU內部的根源是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區(qū)分發(fā)送TX和接收RX的,在同一對差分信號線上同時傳輸TX、RX,就是進行方向的控制,方向的控制時機不對,數據傳送是要出問題的。
CAN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縮寫,目前CAN總線被廣泛的應用在汽車電子領域和工業(yè)的現場總線中。
單片機是可編程器件,在使用時需要編寫滿足需求的程序。其C語言程序在各個端口、配置初始化完成后,會進入一個死循環(huán),一般用while(1){;}的形式。初始化完成后,單片機就在死循環(huán)內一遍又一遍的執(zhí)行程序邏輯。復位后,就從頭開始,初始化完成后,再次進入死循環(huán)。